01.jpg

SAMA先馬SAK701(W)新鏡界特色:
●內部採純白配色,搭配270度無打孔強化玻璃全景透側,前方及左側強化玻璃板交接處的支架可選擇保留或移除,移除後視野一覽無遺無斷層
●前置I/O提供2個USB3.2 Gen1 Type-A及1個USB3.2 Gen2 Type-C,安裝位置可選擇左側底部或前方底部
●支援背插式Micro-ATX/Mini-ITX主機板,創造正面無線材的視覺美感
●機殼頂部網孔板、左/右側板、前方面板都採用免螺絲快拆卡榫固定設計,拆裝無需使用工具
●右側前方/頂部/底部/後方均有安裝風扇的位置,提供最多8顆120mm風扇安裝空間
●360mm水冷排可選擇安裝在頂部或是右側前方位置
●配置5個無支架標準擴充槽,不用擔心介面卡連接埠會被阻擋,擋板可重複使用,增加組裝便利性
●電源供應器採下置設計,底部配置磁吸式防塵濾網
●提供最多3個2.5吋及1個3.5吋安裝空間

SAMA先馬SAK701(W)新鏡界規格:
本體尺寸:440x220x455mm
可安裝主機板種類:Micro-ATX、Mini-ITX
前置I/O埠:2個USB3.2 Gen1 Type-A、1個USB3.2 Gen2 Type-C、4極耳機/麥克風3.5mm插孔
3.5吋安裝空間:最多1個(與2個2.5吋空間共用)
2.5吋安裝空間:最多3個(其中2個與3.5吋空間共用)
標準擴充槽:5個
右側前方風扇安裝空間:3個120mm
頂部風扇安裝空間:3個120mm或2個140mm
底部風扇安裝空間:1個120mm
後方風扇安裝空間:1個120mm
過濾網:頂部/右側前方金屬網孔板,底部磁吸式過濾網
可安裝CPU散熱器高度:165mm
可安裝顯示卡長度:400mm
可安裝電源供應器長度:280mm
右側前方可安裝水冷排尺寸:120/240/360mm
頂部可安裝水冷排尺寸:120/240/280/360mm
後方可安裝水冷排尺寸:120mm

▼此面外箱有商標、外觀單線圖、特色圖示、產品名稱、標語

02.jpg

▼外箱左/右側面有商標、提把開口、產品名稱、產品規格、代理商資訊、代理商網址、運輸標誌

03.jpg

▼打開外箱,內面印上取出機殼方式(①完全打開外箱開口②翻轉使開口朝下③將外箱往上拉)

04.jpg

▼後方最上面有打開頂部面板的施力把手(紅色箭頭)及打開左/右側板的施力凹槽(紫色箭頭),大面積網狀通風口配置長條形固定孔,可裝1個120mm風扇,水冷排可裝到120mm。下方5個標準擴充槽之間沒有支架,不用擔心會阻擋介面卡連接埠,下面電源供應器安裝位置提供2種安裝方向固定孔

05.jpg

▼頂部配置金屬網孔板,自後方把手處施力往上拉即可開啟。長條形固定孔可裝3個120mm或2個140mm風扇,水冷排可裝240/280/360mm

06.jpg

▼頂部金屬網孔板的背面

07.jpg

▼前方強化玻璃使用卡榫固定,拆卸頂部金屬網孔板後自頂端接縫處施力向前拉即可開啟。與左側強化玻璃交接處的支架有2個固定螺絲(紅色箭頭),當要拆除支架時,鬆開固定螺絲(正面2顆,側面2顆)

08.jpg

▼前方強化玻璃背面上側/下側有金屬條,左側/右側未受金屬條保護,取放時仍需注意避免直接撞擊玻璃邊緣

09.jpg

▼左側強化玻璃使用卡榫固定,從後方右上凹槽施力向外拉即可開啟。與前方強化玻璃交接處的支架有2個固定螺絲(紅色箭頭),當要拆除此支架時,將固定螺絲鬆開(正面2顆,側面2顆)

10.jpg

▼左側強化玻璃背面上側/下側/右側邊緣有金屬條,左側未受金屬條保護,取放時仍需注意避免直接撞擊玻璃邊緣

11.jpg

▼右側板同樣使用卡榫固定,從後方左上凹槽施力向外拉即可開啟

12.jpg

▼右側板前方有網狀通風口

13.jpg

▼機殼底部腳座有防滑墊,底部網狀通風口配置磁吸式過濾網,另外還有120mm風扇固定孔,除了紅色箭頭的孔沒有被阻擋外,當前置I/O面板裝在機殼左側底部前方時,會擋到紫色箭頭的孔;前置I/O面板裝在機殼前方底部時,會擋到藍色箭頭的孔,若要4個固定孔都鎖上,最好先把前置I/O面板拆下

14.jpg

▼出廠時前置I/O面板裝在機殼左側底部前方,上面有2個USB3.2 Gen1 Type-A、電源按鈕/電源指示燈、4極耳機/麥克風插座、重置按鈕、1個USB3.2 Gen2 Type-C。未配置硬碟指示燈

15.jpg

▼要改變前置I/O面板安裝位置時,首先取下底部過濾網,鬆開前置I/O面板固定螺絲(紅色箭頭),將前置I/O面板往紫色箭頭方向推,即可取下

16.jpg

▼將前置I/O面板卡榫對準機殼底部固定開口(紅色框)放入後,往紫色箭頭方向推直到面板切齊前方腳座以後,鎖上前置I/O面板固定螺絲(紅色箭頭),最後裝回底部過濾網

17.jpg

▼將前置I/O面板移到機殼前方底部示意圖

18.jpg

▼除了長方形穿線開孔外,底板還提供多個容納背插式主機板後方連接器的大面積開孔

19.jpg

▼電源艙上方網狀隔板有3個長方形穿線開孔

20.jpg

▼底部前方120mm風扇固定孔(紅色箭頭)安裝120mm風扇示意圖

21.jpg

▼主機板安裝底板上方鏤空,方便拆裝CPU散熱器背板。可重複使用的標準擴充槽擋板具備網狀通風開孔

22.jpg

▼安裝MSI GEFORCE RTX 4070Ti GAMING X TRIO WHITE(337x140x62mm),顯示卡前端與機殼前方面板距離75mm

23.jpg

▼安裝MSI GEFORCE RTX 4070Ti GAMING X TRIO WHITE(337x140x62mm),顯示卡底部與機殼右側前方風扇固定支架距離40mm

24.jpg

▼安裝MSI GEFORCE RTX 4070Ti GAMING X TRIO WHITE(337x140x62mm),顯示卡頂端與機殼左側板距離27mm

25.jpg

▼機殼右側配置圖

26.jpg

▼底板背面設置3.5吋/2.5吋固定板,上方使用手轉螺絲固定,下方兩側轉軸固定在底板支架,鬆開手轉螺絲後將固定板傾斜至45度後往上提,轉軸便可脫離底板支架

27.jpg

▼底板背面3.5吋/2.5吋固定板上有3.5吋固定孔(紅色/藍色箭頭)及2.5吋固定孔(紫色/藍色箭頭)

28.jpg

▼底板背面3.5吋/2.5吋固定板安裝1個3.5吋硬碟(上)或2個2.5吋SSD(下)示意圖

29.jpg

▼全白配色機殼連接線組從電源艙前方角落底部開口穿進機殼,安裝長度160mm的電源供應器後,電源供應器左側與前方隔板距離127mm,電源供應器頂端與電源艙頂部距離10mm

30.jpg

▼電源艙前方隔板上有穿線孔(右下)、2.5吋固定孔(紅色箭頭)、顯示卡支撐架鎖點(紫色箭頭,說明書有繪製出來,但實際上未提供)

32.jpg

▼於電源艙前方隔板安裝2.5吋SSD示意圖

33.jpg

▼全白配色機殼連接線組,1為電源指示燈/電源開關/重置開關一體接頭,2為耳機/麥克風插座的接頭,3為USB3.2 Gen1 Type-A的19pin接頭,4為USB3.2 Gen2 Type-C的20pin Type-E接頭

34.jpg

▼除安裝說明書(A)外,螺絲配件都收納在透明分類盒內,有白色綁線(B)、塑膠束帶(C)、備用卡榫固定扣(D)、電源/介面卡螺絲(E)、3.5吋螺絲(F)、主機板銅柱套筒工具(G)、主機板銅柱/2.5吋螺絲(H)

35.jpg

不錯的點:
○內部採純白配色(包含機殼連接線組),搭配270度無打孔強化玻璃全景透側,前方及左側強化玻璃板交接處的支架可選擇保留或移除,移除後視野無斷層一覽無遺
○右側前方/頂部/底部/後方均有安裝風扇的位置,提供最多8顆120mm風扇安裝空間。360mm水冷排可選擇安裝在頂部或是右側前方
○機殼頂部網孔板、左/右側板、前方面板都採用免螺絲快拆卡榫固定設計,拆裝無需使用工具
○頂部及右側前方配置金屬網孔,底部配置磁吸式防塵濾網
○前置I/O提供2個USB3.2 Gen1 Type-A及1個USB3.2 Gen2 Type-C,安裝位置可選擇左側底部或前方底部
○配置5個無支架標準擴充槽,不用擔心介面卡連接埠會被阻擋,擋板可重複使用,增加組裝便利性

可改進的點:
○前方/左側強化玻璃部分邊緣未受金屬條保護,取放時需注意避免直接撞擊
○僅提供1個2.5吋加1個3.5吋或是3個2.5吋安裝空間
○未預裝任何風扇
○水冷排安裝在右側前方時,會影響可安裝顯示卡長度(限長270mm)

報告完畢,謝謝收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港都狼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