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色:
●雙艙設計,左艙可裝ATX主機板及420mm顯示卡,右艙可裝電源/儲存裝置並提供充足整線空間
●正面及左艙的強化玻璃交界處採無支架設計,無斷層視野讓內部組件一覽無遺
●右側前方/頂部/底部/後方提供最多9個風扇安裝位置,右側前方預裝2個140mm反向發光PWM風扇,後方預裝1個120mm發光PWM風扇
●頂部可裝360mm一體式水冷散熱排,右側前方可裝240mm一體式水冷散熱排,後方可裝120mm一體式水冷散熱排
●正面/左艙強化玻璃、頂部/右艙高密度網孔板均可免工具拆裝,底部配置後抽式過濾網
●配置7個無支架標準擴充槽,不用擔心介面卡連接埠會被阻擋
●右艙正面直列式I/O面板提供2個USB3.2 Type-A及1個USB3.2 Type-C
●燈光風扇控制板提供6個ARGB 3pin插針及6個風扇PWM 4pin插針,可從燈光按鈕切換內建預設燈效,也能與支援ARGB主機板連動控制。風扇轉速可由主機板PWM信號連動控制,並回傳白色風扇插針轉速
●右艙可拆卸式固定架的托盤可從機殼後方抽取,可安裝2個3.5吋/2.5吋裝置,固定架外側快速拆裝固定孔可安裝1個2.5吋裝置。固定架與電源供應器位置可交換,也可拆掉固定架安裝2個電源供應器
●右艙外側風扇/2.5吋裝置固定板可安裝2個2.5吋裝置
規格:
本體尺寸:475×300×442mm
可安裝主機板種類:ATX/Micro-ATX/Mini-ITX
前置I/O面板:2個USB3.2 Type-A、1個USB3.2 Type-C、耳機3.5mm插孔、麥克風3.5mm插孔
3.5吋安裝位置:2個(其中2個與2.5吋共用)
2.5吋安裝位置:5個(其中2個與3.5吋共用)
標準擴充槽:7個
右側前方風扇安裝空間:2個120mm/140mm(預裝2個140mm反向發光PWM風扇)
頂部風扇安裝空間:3個120mm或2個140mm
底部風扇安裝空間:3個120mm或2個140mm
後方風扇安裝空間:1個120mm(預裝1個120mm發光PWM風扇)
過濾網:底部後抽式過濾網,頂部/右艙高密度網孔板
可安裝CPU散熱器高度:175mm
可安裝顯示卡長度:420mm
可安裝電源供應器長度:185mm
右側前方可安裝水冷排尺寸:120/140/240mm
頂部可安裝水冷排尺寸:120/140/240/280/360mm
後方可安裝水冷排尺寸:120mm
▼此面外箱有商標、名稱、外觀單線圖
▼此面外箱有商標、名稱、外觀單線圖
▼此面外箱有名稱、提把開口、多國語言產品特色
▼此面外箱有名稱、提把開口、規格表、原廠/代理商網址、條碼、產地(中國)、顏色標示、認證標誌
▼外箱頂部有商標、易碎注意標誌、名稱
▼正面及左艙配置強化玻璃
▼正面及左艙強化玻璃交界處採無支架設計
▼右艙正面的直列式I/O埠、按鈕與指示燈,由上至下分別是電源按鈕/電源指示燈、燈光按鈕、耳機3.5mm插座、麥克風3.5mm插座、2個USB3.2 Type-A、1個USB3.2 Type-C。未配置重置按鈕及硬碟指示燈
▼正面強化玻璃使用卡榫固定,拆下頂部高密度網孔板後,從上方邊緣施力往外拉開(注意扳開角度不可過大),待上方卡榫全部鬆脫後,將強化玻璃往上提即可取下
▼正面強化玻璃背面,上方金屬條有定位銷及固定卡榫,下方金屬條有插入式固定架
▼頂部配置高密度網孔板,自四周邊緣處施力即可往上拉開
▼左艙頂部固定架兩側有4個螺絲(紅框),拆卸後可取下固定架。右艙頂部有通風網孔
▼左艙頂部固定架長條形固定孔可裝3個120mm或2個140mm風扇,水冷排可裝280/360mm
▼底部腳座有防滑墊,底部通風口配置後抽式過濾網
▼後方右上有左艙強化玻璃的防掉落手轉螺絲及施力把手(紅框),左上有右艙高密度網孔板的防掉落手轉螺絲及施力把手(黃框),左艙上方網狀通風口的長條形固定孔可裝1個120mm風扇,水冷排可裝120mm。紅色箭頭為右艙可拆卸式固定架通風蓋板的防掉落手轉螺絲,最下方有底部後抽式過濾網的把手
▼鬆開右艙高密度網孔板的防掉落手轉螺絲(紅色箭頭)後,從凸出把手施力往外拉開,待上方固定卡榫及定位銷全部鬆脫後,將其往上提即可取下
▼打開右艙高密度網孔板的內部圖,右艙外側風扇/2.5吋裝置固定板使用2個皿頭螺絲(紅色框)固定,拆卸後可開啟固定板
▼右艙外側風扇/2.5吋裝置固定板開啟後可看到右艙內部配置
▼外側風扇/2.5吋裝置固定板開啟後,從上方轉軸往右施力(左圖紅色箭頭方向)可脫離上方轉軸座,然後將固定板往上提(右圖黃色箭頭方向)脫離下方轉軸座,便可取下固定板
▼裝回外側風扇/2.5吋裝置固定板時,先插入下方轉軸座(下圖紅色箭頭方向),然後將上方轉軸對準上方轉軸座開口後往左推入到底(上圖黃色箭頭方向),便可裝回固定板
▼外側風扇/2.5吋裝置固定板有2.5吋裝置固定孔(紫色框),紅框長條形固定孔可裝2個120mm/140mm風扇
▼外側風扇/2.5吋裝置固定板可裝2個2.5吋裝置及2個140mm風扇
▼隨附安裝配件有銅柱套筒工具(A)、主機板銅柱(B)、右艙可拆卸式固定架外側快速拆裝固定孔2.5吋裝置專用螺絲(C)、備用卡榫卡扣(D)、電源螺絲(E)、水冷排用短螺絲(F)、底部風扇專用長螺絲(G)、3.5吋裝置螺絲(H)、主機板銅柱/2.5吋裝置螺絲(I)、塑膠束帶(J)、安裝說明書(K)
▼機殼連接線組,1為電源按鈕/指示燈一體式接頭,2為燈光按鈕接頭,3為耳機/麥克風插座接頭,4為USB3.2 Type-A主機板接頭,5為USB3.2 Type-C主機板接頭
▼所有風扇PWM 4pin接頭及ARGB 3pin接頭都集中至右艙左上的燈光風扇控制板,燈光風扇控制板提供6個ARGB 3pin插針及6個風扇PWM 4pin插針,連接燈光按鈕至紅色方框接點切換內建燈光模式、開啟/關閉燈光,也可連接支援ARGB的主機板連動控制。風扇轉速可透過PWM控制線輸入PWM信號進行同步控制,並將白色風扇插針轉速經PWM控制線傳送出去
▼燈光風扇控制板線組,1為供電用SATA電源接頭,2為信號同步/轉速回傳PWM 4pin接頭,3為燈光同步ARGB 3pin接頭
▼右艙可拆卸式固定架使用4個皿頭螺絲固定,拆卸後可取下固定架,除了和電源供應器交換上下位置外,也可選擇不裝以換取2個電源供應器安裝位置
▼右艙可拆卸式固定架內部有2個抽取式托盤
▼每個托盤上面有3.5吋裝置側面鎖點卡榫(紅色箭頭)、3.5吋裝置底部鎖點固定孔(紅框)、2.5吋裝置底部鎖點固定孔(紫框)
▼抽取式托盤安裝3.5吋裝置(上)或2.5吋裝置(下)示意圖
▼右艙可拆卸式固定架安裝2個3.5吋裝置(左)或2.5吋裝置(右)示意圖
▼右艙可拆卸式固定架外側配置快速拆裝固定孔,2.5吋裝置底部鎖點裝上專用螺絲後插入固定孔即可固定,拆卸時往外拉即可取下
▼右艙可拆卸式固定架安裝2個3.5吋及1個2.5吋裝置(上)或3個2.5吋裝置(下)時SATA連接埠位置示意圖
▼右艙下方有不可拆卸的電源供應器支撐架
▼右側前方穿線開口旁配置3條魔鬼氈整線帶
▼電源供應器安裝在右艙下方時可接觸到電源供應器支撐架,與底部距離39mm,電源供應器與可拆卸式固定架之間距離33mm,可拆卸式固定架與頂部之間距離58mm。安裝185mm長度電源供應器時,與右側前方穿線開口距離76mm,與右側前方固定架距離101mm
▼鬆開左艙強化玻璃側板的防掉落手轉螺絲(紅色箭頭)後,從凸出把手施力往外拉開(注意扳開角度不可過大),待上方固定卡榫及定位銷全部鬆脫後,將其往上提即可取下
▼左艙強化玻璃背面,上方金屬條有定位銷及固定卡榫,下方金屬條有插入式固定架
▼左艙配置圖,主機板底板上方鏤空,方便拆裝CPU散熱器背板,底板上方/下方各有2個穿線開口
▼底板右側前方風扇旁2個穿線開口有護套。7個無支架標準擴充槽使用可重複拆裝的網狀通風擋板,並使用手轉螺絲固定
▼左艙底部通風口可裝3個120mm(紅框鎖點)或2個140mm(紫框鎖點)風扇
▼140mm反向發光PWM風扇,型號HP-R141600-BFRGB,乳白色9葉片反向扇葉有商標貼紙,軸心內有發光LED,外框支架中心處貼紙有商標、型號、認證標誌、電壓/電流/功率。風扇接出電源PWM 4pin及燈光ARGB 3pin線路
▼120mm發光PWM風扇,型號HP-H121600-BFRGB,乳白色9葉片扇葉有商標貼紙,軸心內有發光LED,外框支架中心處貼紙有商標、型號、認證標誌、電壓/電流/功率。風扇接出電源PWM 4pin及燈光ARGB 3pin線路
▼右側前方固定架預裝2個140mm反向發光PWM風扇,右邊有兩段式鉸鏈,使用2個手轉螺絲固定(紅框),最上方有商標銘牌
▼拆卸時,鬆開2個手轉螺絲後將固定架的左側拉出(左圖紅色箭頭方向),同時把兩段式鉸鏈往外翻(右圖)
▼兩段式鉸鏈往外翻後,將固定架往上移動(紅色箭頭)便可脫離鉸鏈取下,然後將兩段式鉸鏈往內翻回原位
▼右側前方固定架的長條形固定孔可裝2個120mm/140mm風扇,水冷排可裝到240mm,兩側有風扇線路穿線開口
▼風扇安裝在右側前方固定架時,風扇外框邊緣距離主機板底板23mm
▼取下右側前方固定架後,風扇可安裝在外側風扇/2.5吋裝置固定板,此時風扇外框邊緣距離右側前方開口33mm,距離主機板底板70mm
▼頂部安裝MONTECH君主HyperFlow ARGB 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時,水冷排風扇與主機板後方I/O埠裝飾蓋之間距離如下圖所示
▼頂部安裝MONTECH君主HyperFlow ARGB 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時,水冷排風扇與主機板後方I/O埠裝飾蓋之間距離如下圖所示
▼安裝MSI GEFORCE RTX 4070 Ti GAMING X TRIO WHITE(337×140×62mm)時,顯示卡前端距離正面強化玻璃112mm
▼安裝MSI GEFORCE RTX 4070 Ti GAMING X TRIO WHITE(337×140×62mm)時,顯示卡底部距離安裝在內側風扇架的右側前方風扇外框邊緣48mm
▼安裝MSI GEFORCE RTX 4070 Ti GAMING X TRIO WHITE(337×140×62mm)時,顯示卡頂部距離左側40mm
▼安裝完成右艙配置圖
▼若電源供應器長度超過180mm(圖中電源供應器長度185mm),會擋到右艙外側風扇/2.5吋裝置固定板(紅框處),使其無法完全蓋上
▼安裝完成燈光效果圖
▼安裝完成燈光效果圖
▼右側前方風扇燈光會從右艙網孔側板穿透出來
▼燈光效果展示影片:
接下來進行CPU+GPU高負載前/後溫度比較
處理器:Intel Core i9-14900K(QS)
主機板:ASUS ROG STRIX Z690-A GAMING WIFI D4
記憶體:Crucial Ballistix DDR4-3000 8GB×2
作業系統碟:Seagate Beskar Ingot Drive Special Edition FireCuda PCIe Gen4 NVMe 1TB SSD
顯示卡:MSI GEFORCE RTX 4070 Ti GAMING X TRIO WHITE
散熱器:MONTECH君主HyperFlow ARGB 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及THERMALRIGHT LGA17XX-BCF改裝扣具
電源供應器:台達超實在ATX 3.0 1100W
主機板UEFI設定均維持預設值,使用Intel XTU(Extreme Tuning Utility)軟體將CPU功耗限制在180W
▼CPU+GPU高負載前Core Temp、GPU-Z感測器、AIDA64感測器頁面
▼CPU+GPU高負載30分鐘後Core Temp、GPU-Z感測器、AIDA64感測器頁面
▼CPU+GPU高負載30分鐘後的紅外線熱影像圖
不錯的點:
○雙艙設計,正面及左艙強化玻璃交界處沒有支架,正面/左艙強化玻璃及頂部/右艙高密度網孔板均可免工具拆裝,底部配置後抽式過濾網
○右側前方/頂部/底部/後方可裝最多9個風扇,預裝2個140mm反向發光PWM風扇及1個120mm發光PWM風扇。頂部可裝360mm水冷排,右側前方可裝240mm水冷排,後方可裝120mm水冷排
○配置7個無支架標準擴充槽
○右艙正面直列式I/O面板提供2個USB3.2 Type-A及1個USB3.2 Type-C
○燈光風扇控制板提供6個ARGB 3pin插針及6個風扇PWM 4pin插針,可從燈光按鈕切換內建預設燈效,也能與支援ARGB主機板連動控制。風扇轉速可由主機板PWM信號連動控制,並回傳白色風扇插針轉速
○右艙可拆卸式固定架的托盤可從機殼後方抽取,可安裝2個3.5吋/2.5吋裝置,固定架外側快速拆裝固定孔可安裝1個2.5吋裝置。固定架與電源供應器位置可交換,也可拆掉固定架安裝2個電源供應器。右艙外側風扇/2.5吋裝置固定板可安裝2個2.5吋裝置
可改進的點:
○正面及左艙強化玻璃左右邊緣未受保護,拆裝取放時注意避免撞擊
○未配置重置按鈕及硬碟指示燈
○雖然規格表內寫可安裝長度185mm電源,不過電源長度超過180mm時,無法蓋上右艙外側風扇/2.5吋裝置固定板
報告完畢,謝謝收看
留言列表